行业资讯 分类
【農業農村廳】高原採茶正當時 茶農茶企雙豐收

  Bsports眼下正是高原茶葉採摘的時節,在自然條件優越的林芝市和山南市,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一派生機盎然,空氣中彌漫著濃濃茶香,放眼望去,茶農們背著背簍,穿梭在茶園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

  近日,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截至9月底,林芝市茶葉在田面積5.4萬畝,茶青產量131萬斤,產值18173萬元﹔山南錯那市勒門巴民族鄉茶葉種植基地面積693畝,年產量5噸左右,年產值約500萬元。茶產業在吸引游客觀光旅游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不少農牧民就業。

  走進山南錯那市勒門巴民族鄉茶園,隻見茶園內碧空如洗、青山蒼翠,行走其間,淡淡的茶香讓人身心愜意。勒門巴民族鄉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從上世紀70年始了茶葉種植歷史。

  “十二五”規劃以來,錯那市積極打造茶葉特色產品,新建茶葉加工廠房1200平方米,公用房312平方米,並從區外引進茶苗以及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開墾茶田970畝,並將茶葉種植推廣至勒布溝4個門巴民族鄉,使勒布溝茶葉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建設機耕道約3.1公裡,防護林89畝。

  勒門巴民族鄉農牧民茶葉專業合作社專干達娃拉珍介紹,為促進勒布茶場經營管理,2013年8月由群眾自行成立了勒門巴民族鄉農牧民茶葉專業合作社,成員有勒門巴民族鄉勒村、賢村村委會班子成員和農牧民群眾149人,佔全鄉農牧民總人口數的100%,注冊資金500萬元,合作社主要從事茶葉種植、加工及銷售,目前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經營。“截至目前,勒門巴民族鄉共有茶田693畝,其中可採摘210畝,生產黑茶、紅茶、綠茶等多個品種,並成功試制速溶茶打入市場,茶葉包裝‘勒倉蓮’已升級,實現了茶葉產品檔次的提升。”達娃拉珍說。

  在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卡地村的茶園裡,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一茬茬的新葉翠綠欲滴,微風拂過,滿是茶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村民們穿行在茶壟間,隻見手拈茶青,細嫩的茶芽入簍,不一會兒,便收獲了滿滿一筐茶葉。

  今年是卡地村種茶的第5年,也是一個豐收年。“卡地村依托自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成片的茶園不僅綠了山坡,更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卡地村村民普布次仁告訴記者。2022年,卡地村將全村206.8畝茶園分包到戶,並與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當年實現增收30余萬元,今年有望達到40萬元左右。

  走進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茶廠,機器轟鳴、茶香陣陣,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著加工新茶。該公司目前主要生產紅茶、綠茶、白茶等多個品種的高原有機茶,年產量可達20萬公斤。“預計今年紅茶產量達4萬公斤、綠茶產量達0.5萬公斤、白茶產量達0.25萬公斤。”該公司營銷部經理鬆曉蘭說。

  2017年察隅縣開始建設第一個茶葉種植基地,並將茶產業確立為該縣主導產業,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截至2023年3月,察隅縣共實施投資3.8億元,建設5個茶葉加工廠,建成30個茶葉種植基地,面積達1.94萬畝,土地流轉1.28萬畝,覆蓋群眾7200余人,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增收1964萬元。近年來,察隅縣茶葉生產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並且通過創建自有品牌、打造高標准生態茶園、提高茶葉質量等方式,提升了本地特色茶葉品牌價值與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立足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積極打造茶葉品牌,著力提升高原茶葉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推動高原茶葉走出。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2021北京國際茶葉博覽會、2022春季廣州茶博會……高原茶葉在區外備受矚目的同時,區內茶葉市場也在蓬勃發展。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林芝市已注冊生產加工茶企業16家,生產加工從業人員593人,年生產能力達2500噸。山南市2013年建成勒門巴民族鄉農牧民茶葉專業合作社,“勒倉蓮”品牌系列茶葉享譽全,產品常年供不應求。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茶葉種植企業、合作社、農戶等茶葉種植受益主體為主,將3萬畝低產茶園進行提質增效,開展茶園標准化體系建設,全面實施茶葉有機認証,將有機茶理念貫穿於茶葉生產全過程、各環節,加強茶葉生產關鍵技術培訓,全面提升茶園管理水平,從源頭提升茶葉品質。

  同時,依托地球“第三極”平台優勢,充分發揮波密、察隅、墨脫3個全國有機茶葉種植基地作用,打造高原有機茶葉中高端品牌,並組織企業積極參加農交會、茶博會等各類展會,大力宣傳推介茶葉品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